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作为一名艺术史装逼惯犯,有一点小经验跟大家分享。在欣赏我上下5000年中华璀璨文明时(其实国际惯例认为是3400多年,因为文明载体看文字,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只有3400多年历史),怎么才能显得特别有内涵呢?你可以这么说:“哦,书法么我当然只看两晋,至于画……隋唐还行吧,瓷器?也就北宋能看看……”这三句混个什么慈善基金会晚宴也就够了,多了就不要说了,言多必失。
本人浪迹上海装了很多年,又号称热爱瓷器,所以人人都以为我没事老跑上海博物馆是去看汝窑。今天在此郑重交代……没错,北宋瓷品天下无双,汝窑逼格独孤求败,但上海博物馆所有瓷器藏品里,我最喜欢的,是一只清代的瓶子。都先别嘘,且听我慢慢八来。
时光要回溯到2004年的情人节,我像往常一样在上海博物馆游荡到闭馆时分(不要问我为什么情人节晃在博物馆,老铁,太扎心……)。在博物馆混的时间长了,什么怪事都能碰上。那天,上博的大厅里铺上了红地毯,摆上了红丝绒桌布的晚宴桌,戴白手套的服务生在那里准备冷餐会,搞得像举办婚宴一样。正在讶异,一抬头看到大厅上首一个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背景板上印着一只非常美丽的橄榄形状的瓶子,上面写的字在记忆里已经有点模糊,大致就是,张永珍女士捐赠仪式。看上去,就是捐这个瓶子咯?很想混到晚宴里看一看什么情况,当时游客基本已全走空,宾客们开始陆续进来了,真要装一下还是可以的,但彼时年轻皮薄,到底不好意思,默默就溜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跑去上博,打听这个瓶子,工作人员说已经放在二楼瓷器馆了。我马上匆匆跑上去,一路绕到明清瓷器区,见一个独立展柜前,围了好多好多人。我耐心一圈圈剥洋葱一样排队剥到展柜前,这第一面相见,也像洋葱剥到心,眼睛都辣到了(多么俗套的比喻,然而一时想不出更妥帖)。
总之,一见钟情,缘定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