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更多倪小姐艺术史八卦, 请关注:
gudongshenghuo
这篇文章的内容本来是我整理给我儿子的,“爱国主义题材温馨亲子文”,非常主旋律。由于我儿子发育缓慢,原本想等他上高中的时候再给他看,后来一想,那时候可能带鱼都游进教科书了,我说的话他也许一句也不要听了,所以不如现在试着跟孩子们聊聊。这篇文章跟我以往的啰嗦八卦不同,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如果大人们愿意,也可以随便看看。
我们为什么要爱中国呢?是因为学校叫我们爱吗?是因为大人叫我们爱吗?是因为不爱就不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个英语单词入手——
这个单词我们幼儿园就知道了,而且很多同学都知道,它还有一个意思是“瓷器”。其实China这个词到底是先表示“中国”还是先表示“瓷器”,学界一直是有争论的,可能先表示“中国”的可能性比较大,有种说法是China里的Chin就是秦朝的“秦”。但无论谁先谁后,在世界的眼里,瓷器是可以用来代表中国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也是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惠及世界的。这是全世界很服气中国的伟大创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北宋汝窑莲花温碗,这里面可以放热水,再把酒壶放进去,就可以温酒喝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8000多年前的安列托利亚半岛(现在土耳其境内)上,人们开始冶铸和使用青铜。在中国开始出现最早文字“甲骨文”的3400多年前,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开始铸铁。青铜器和铁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用来做生活日用品的话,它们真的太重了,于是出现了更为便利的陶瓷器皿。
这里要讲解一个词汇,“陶瓷”。其实“陶瓷”包含了两个意思,“陶”和“瓷”,陶器和瓷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又比如“翡翠”,其实也包含了两个意思,“翡”和“翠”,“翡”是黄色的硬玉,“翠”是绿色的硬玉。中国人的陶器并不是最牛的,瓷器才是。
我们来比较看一下古代中国的陶器和古代希腊的陶器。
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希腊欧弗洛尼奥斯陶瓶,现藏意大利罗马伊特鲁斯坎国家博物馆。
同样来自2500年前的古希腊美丽陶瓶,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运动会的奖杯造型传统就来自于古希腊陶瓶的外形,这两个陶瓶古代都是用来装水和酒的。
这是中国相近时期的陶器精品,战国兽首鼎,现藏上海博物馆。
这是稍早三五百年的商代弦纹尊,现藏上海博物馆。
可能同学们在美术书上还看到过一个6000多年前的陶盆,中国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里的人面网纹盆。那个有趣的盆子属于新石器时代,那时中国还没有进入有文字的文明时代,人还处于原始阶段。虽然原始社会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很有趣很新奇的东西,但真正厉害的家伙都出现在人类文明时期。
仰韶文化人面网纹盆,现藏西安半坡博物馆。
对比很清楚了,中国的陶器,比不上古希腊的。当然,进入文明期的中国陶器,也有很精彩的,比如唐三彩,但唐三彩比古希腊那些美丽的陶瓶,整整晚了1200年。而且唐三彩主要是用于陪葬的明器(即冥器),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实用性。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说到唐三彩,可能不少同学会问:“唐三彩难道不是瓷器吗?” 是的,唐三彩是陶器,并不是瓷器。这里跟大家来讲一讲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敲黑板讲重点,陶器和瓷器最重要的区别是温度和材料。
1、温度:陶器温度低,瓷器温度高。陶器需要的温度在700-1000℃之间,但瓷器的温度却需要1200℃以上,有的甚至需要达到1400℃。
古代烧窑示意图
2、材料:陶器的胎土一般的黏土就可以了,瓷器则需要能耐受高温的高岭土。瓷器的原材料可以用来烧制陶器,陶器的原材料却不一定能烧出瓷器。
高岭土
在这两大区别的基础上,我们能通过看和触摸感受到陶器和瓷器的三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硬度不同。陶器没有瓷器硬。这个“硬”不是跟金属器皿比的,陶器和瓷器毕竟都是易碎品,我说的“硬”是指瓷器的触摸感受。我们有时候拿小刀是很容易在陶器表面划出划痕的,但要划伤瓷器却很难很难。有句俗语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旧时修碗的人,需要用金刚钻才能钻、锯瓷碗来进行修补,这句话恰好说明了瓷器的“硬”。
古老的修补瓷器的锔瓷工艺
第二个不同:透明度不同。陶器胎体再薄也不透明,薄胎的瓷器则是半透明的,光能穿透这些瓷器。
现代薄胎瓷的台灯
第三个不同: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挂釉时是一次烧成的;瓷器的单色釉和釉下彩是一次烧成的,但釉上彩则分两次烧,高温先烧成胎体,低温再烧上釉色。
这里提到了瓷器的三种釉色:单色釉,釉下彩,釉上彩,简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单色釉瓷器:只有一种颜色的瓷器,如北宋最著名的汝窑瓷器。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霁红釉、黄釉、霁蓝釉瓷器。
釉下彩瓷器:釉下彩可以简单理解为彩色部分是烧在瓷器那层光洁的釉下面(因为胎和颜色是一次烧成的),手指去摸,颜色和胎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用硬物去刮掉这层颜色。很著名的釉下彩瓷器例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国粹“青花瓷”。
明代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釉上彩瓷器:釉上彩可以简单理解为彩色部分是烧在瓷器那层光洁的釉上面(因为胎和颜色是分两次烧成的,先高温烧成瓷胎,再低温烧上颜色),手指去摸,那层颜色的触感是与光滑的瓷器釉面完全不同的,有些釉上彩甚至可以用硬物刮去。清代出现的漂亮的粉彩、珐琅彩瓷器都是釉上彩瓷器。
清代乾隆珐琅彩锦上添花喜相逢双环腰圆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同学们都知道古代四大文明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中国在其中算年轻的,加上后来的古希腊,这些伟大的古代文明支撑起了现代这个发达世界的根基。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制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让这一美丽而实用的器皿今天遍布全世界,进入了每一个家庭。
那为什么瓷器恰好在中国诞生呢?
首先是得天独厚的原材料资源——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中国的高岭土矿资源排名世界前列,高岭土这种土矿的名称来源就来自江西省景德镇的高岭村,所以大家能理解为什么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瓷器的重镇了吧。这种土矿资源还分布在美国、英国、巴西、印度、保加利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其中英国的高岭土品质很好,这就是为什么18世纪欧洲人获得中国制瓷秘方后欧洲产生了大量美丽瓷器的原因。
其次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和审美底蕴赋予了瓷器独特的形状和韵味,在瓷器实用性的基础上完美融合了艺术性。这一点需要从历史角度来梳理一下。
考古发掘显示,江西景德镇从晋代开始就有烧陶痕迹了。瓷器历史上,通常把东汉算作中国瓷器的开端,但是据我观察,一直到唐代,中国的瓷器都是在一种比较粗糙的起步探索阶段,中国瓷器从技术到审美上的真正崛起,是在北宋。下面我就放几个北宋之前的起步探索阶段的瓷器给同学们看一下。
东汉越窑青瓷锺,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西晋越窑青瓷谷仓,“谷仓”也叫“魂瓶”,是一种冥器,用来放骨灰的,现藏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东晋青瓷羊形烛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隋代赫伦白瓷鸡首壶(李静训墓出土,“古懂传奇”曾介绍过),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代邢窑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这件瓷器在工艺上已经开始有很大的进步,现藏上海博物馆。
从隋唐五代开始,我们已经能感觉到瓷器的外形越来越规整,釉色也越来越干净。在唐代的基础上,宋代尤其是北宋迎来了中国瓷器真正鼎盛的王者时代。为什么是宋代呢?主要原因有三个:1、宋代人开始用煤炭代替木材烧制瓷器和冶炼,瓷器的烧制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2、宋代商业繁荣,手工业开始分工发展,出现了很多手工作坊,这也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大幅提升;3、宋代皇室对于文化的高标准严要求影响了整个社会,宋代书画、瓷器都呈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宋代产生了著名的五大窑:汝窑、定窑、钧窑、哥窑、官窑。
汝窑是宋代五大窑之首,它的窑址今天都没有发现,大概是在河南汝州的位置。汝窑是北宋末年在宋徽宗主持下开始烧造的,一共只烧了20来年,加上宫廷要求极其严格,因此留存至今的汝窑瓷器非常少非常珍贵。汝窑最著名的,就是它那神秘美丽的天青色,宛如“雨过天青云破处”。
北宋汝窑水仙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白瓷为主,很多定窑白瓷有美丽的刻花和划花,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另外北宋流行小瓷枕,定窑的小瓷枕也非常有名。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在河南禹州,由于釉料的着色剂使用了铜和铁等金属元素,因此在高温下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称为“窑变”。所谓“窑变”,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不到开窑前,谁也不知道不同的釉料配比会烧出怎样令人震惊的颜色。钧窑的烧造难度非常高,古时就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可见其珍贵。
宋钧窑天蓝窑变丁香紫渣斗式大花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在浙江杭州一带,它的样子很特别,花纹就像茶叶蛋。顶级的哥窑瓷器,这种特别的碎片纹饰有大小两种,大开片是黑色的,小开片是金色的,被称为“金丝铁线百圾碎”。这种瓷器看上去像是马上要碎了,其实结实着呢。
宋代哥窑葵花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大窑中的官窑,南北宋窑址不同,都在各自旧都附近,但还未发现。宋代官窑与后世泛指的官方窑不太一样,因为上述四个窑也都是官窑,这里所说的“官窑”是官方直接营建的,以生产素面瓷器为主,器形除了常见的盘、碟等日用品之外,还有不少仿古代青铜器样式的瓶和炉。
北宋官窑粉青花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五大官方督造的名窑,开创了中国瓷器实用性与观赏性合一的时代,奠定了中国瓷器在世界艺术史和手工业史上的地位。除了五大名窑,宋代还涌现出了很多非常精彩的民间窑,这些民窑也产生了大量瓷器精品,令整个宋代群星闪耀。
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以长江为界,正好分为北方四个和南方四个。北方四个是磁德国kpm瓷器州窑、耀州窑、钧窑和定窑,南方四个是饶州窑(也就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和吉州窑。钧窑和定窑上面都已经提到过,我们来看看其他六个。
磁州窑在河北邯郸,特色就是白釉黑彩瓷器。磁州窑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先河,后世的青花和彩绘瓷器都深受它的影响。磁州窑还有白地黑彩剔花的精彩技法,对日本瓷器文化影响很深。
宋代磁州窑白底黑釉龙纹剔花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耀州窑在陕西铜川,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特色是,半透明的釉面下有非常漂亮的刻花和印花。当地的刻花工艺一流,反映在瓷器上,使素色瓷多了很多灵动之美。
五代耀州窑青釉剔花花卉纹倒流壶(这把是宋之前五代的,但因为太能代表耀州窑的特色,所以选了它),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饶州窑在江西景德镇,宋代那里“似玉非玉”的青白瓷非常出色。饶州窑如此精彩的质地主要跟当地一流的高岭土有关。宋代的时候这里出产一种影青釉,胎体非常薄可透光,颜色青中带白、白中带青,非常清亮。
宋代饶州窑青白釉刻花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饶州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龙泉窑在浙江龙泉,最著名的就是青瓷。龙泉窑的青瓷釉面是半透明的,粉青、葱青,宛如青绿美玉,非常漂亮雅致。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现藏四川遂宁宋瓷博物馆。
建窑在福建福清周边,盛产黑釉瓷,主要器型是茶盏。宋代盛行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黑釉瓷茶盏就是为斗茶而生,因为宋代的茶汤以雪白为上乘,黑釉瓷茶盏最显汤色。宋代“建盏”,是中国人茶杯中的最上品。建盏乌黑的釉面上,有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神奇的釉色变化,最得文人雅士的欢心。
宋代刘松年《斗茶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建窑曜变天目盏,现藏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也是以产黑釉瓷为主,但吉州窑的特别之处是将树叶和剪纸神奇地烧进了瓷器,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吉州窑“木叶”和“剪纸贴花”瓷器。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碗,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到了元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多,这也反映在了瓷器上,最著名的,就是元青花的诞生。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私人收藏。
青花其实在唐代就有了,但唐代只是用含钴的蓝釉对白瓷进行点缀,完全没有形成气候。青花真正兴起是在元代,深入民心成为国粹则是在明代。蒙古族的天性热爱闯荡,元代贸易相当发达,陆路和海上贸易非常繁荣,促进了多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白底青花这种审美趣味来自波斯,原本崇尚“道法自然”、“抱朴守拙”的中国人,是不喜欢这种对比过于强烈、蓝色又特别明艳的东西的。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大英博物馆托管。
元代各种杂剧大量出现,蒙古人很喜欢汉族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通过戏剧大规模地传播,成为了元青花的重要表现主题。这些故事画在又厚又结实的大瓷罐上,放在蒙古包里,蒙古人觉得又实用又好看。所以就有了只有元代才有的元青花故事大罐们。
元青花故事大罐:百花亭,现藏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
元青花故事大罐:三Gu茅庐,现藏英国裴格瑟斯基金会。
元青花故事大罐:尉迟恭单骑救主,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元青花是非常非常珍贵的,这是因为上等的显色鲜艳的青花料来自西亚波斯湾地区。这些珍贵的青花料好不容易抵达中国,当然要请一流的画师和工匠来制作,所以本身产量就不高。目前元青花的收藏巨头在土耳其和伊朗,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这座奥斯曼帝国的老皇宫收藏了40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瓷器,它也因为这些来自中国的美丽瓷器而名扬天下。与英国、法国的大博物馆不同,这些美丽的元青花不是来自两次鸦片战争的掠夺,而是来自元代繁荣昌盛的对外贸易,它们是经过丝绸之路和海路来到了世界的另一边。
元青花牡丹纹梅瓶,现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
除了元青花,元代还有一种白色的枢府瓷,是在景德镇开始烧造的。蒙古人很喜欢白色,白釉深得蒙古贵族的欢心。元代的枢府瓷是专供宫廷使用的高档瓷器,上面有“枢府”款印,这种瓷器的釉色洁白中微微泛点青色,很像鸭蛋壳的颜色,所以又叫“卵白釉”。
元代枢府款卵白釉印花番莲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外,元代还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釉里红”瓷器,它们的器形和绘画手法基本与青花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使用了含铜的红釉来装饰。青花和釉里红都是前文讲过的釉下彩,它们大大丰富了中国瓷器的装饰性,为中国瓷器注入了更多异域风情。青花和釉里红都兴起于元代,在明代发展到了顶峰。
元代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瓷器如果总结几个关键词的话,我想应该是:青花瓷,苏麻离青,景德镇,斗彩。明代是青花瓷的天下,276年的时间,青花瓷发展到了极致。在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史上,有一个人非常重要,郑和。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240多艘海船、27400余名船员进行海上远航。1405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率众七次(有说八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大规模远航反映在青花瓷上,最重要的影响是,郑和带回了大量产自伊拉克的苏麻离青,以及大面积绽放在中国青花瓷上的美丽波斯纹饰。
郑和船队远航示意图
苏麻离青是一种低锰高铁类钴料,产自伊拉克萨马拉地区,这种青花料呈色特别鲜艳,烧制后的蓝色如同蓝宝石一样,这是中国本地的青花钴料完全不能比的。其实最漂亮的那些元青花用的就是苏麻离青,但苏麻离青直到明朝才在瓷器上大规模使用,这主要仰仗了郑和强大的船队。
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了苏麻离青,郑和他们还带回了各种波斯纹饰,其中最漂亮的要数缠枝花纹,这可能是波斯众多美丽纹饰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种了。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波斯地毯上传统的缠枝花纹样
古代波斯建筑上的缠枝花纹样
明代瓷器,青花瓷占了大半壁江山,这种瓷器之所以今天成为中国的国粹,不仅因为它在艺术性、工艺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堪称一流,更因为它在文化上的“有容乃大”,真正体现了大国风范,向世界文明贡献了中国文明里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青花瓷之后,由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提升,彩色瓷器渐渐开始出现,三色、五色最为多见。其中非常著名的是明代的“斗彩”,斗彩瓷器中,又数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最为珍贵。所谓斗彩,就是先拿青花料勾边,再将彩色颜料填在青花线中。它与其他多色瓷器的区别,主要就是有青花的参与。斗彩瓷器烧制上难度很高,因为它是“釉上彩+釉下彩”混合模式,青花勾线是和瓷胎一起用高温烧的,然后填上彩色再二次低温烧成。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釉里红发展到明代,红色的呈现更加稳定,也出现了一些精品。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外,明代的单色釉瓷器也非常精彩,永乐、宣德两朝是明代单色釉瓷器的高峰。永乐、宣德时期烧制出了一种美艳的以铜为着色剂的铜红釉精品,被称为“宝石红”、“霁红”,颜色非常艳丽。同一时期,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也相当精彩,永乐蓝釉色泽纯正、釉面如玉,宣德蓝釉则如蓝宝石般漂亮,被称为“宝石蓝”、“霁蓝”。永乐时期还有一种很美的白釉,有着白糖一样甜润的色泽,因此被称为“甜白釉”。以上红,蓝,白三种单色釉是明代单色釉中最名贵的品种。
明永乐霁红釉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霁蓝釉暗花云龙纹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最后,关于明代瓷器,我还要提一个人,何朝宗。何朝宗是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位民间雕塑高手,明代福建德化窑盛产白瓷,其中以何朝宗款白瓷佛像系列为最上品。何朝宗款白瓷观音,是中国瓷器历史上最杰出的雕塑作品。
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款白瓷观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历史进入到清代,多彩瓷获得了清代皇室的极大推崇,釉上彩成为主流,雍正乾隆两朝为中国瓷器史贡献了大量釉上彩精品。清代由于制瓷从技术上达到了巅峰期,出现了很多品类的瓷器,这话说起来会太长,因此我给清代瓷器提炼了几个重点: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唐英。
五彩瓷器在明代中后期已经开始出现,到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器变得非常流行。五彩瓷是一种釉上彩,它的烧制主要依赖对温度的控制。釉上彩的烧制温度比传统单色釉或青花瓷的温度要低很多,温度太高了颜色会流失,温度太低了彩色部分的光泽度又不够。这一火候技术,到康熙年间开始纯熟。相较明代中后期的五彩瓷器,康熙五彩的色泽更加鲜艳丰富,表现力更强,为日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珐琅彩奠定了扎实的工艺基础。
清康熙五彩加金鹭莲纹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粉彩瓷器,Gu名思义,粉粉的彩,有一种粉润之光。粉彩之所以粉粉的,是因为加了一种叫“玻璃白”的白色料,这种乳浊感的色料可以和其他颜色产生极好的晕染效果,呈现一种特别的粉润美。雍正时期,因为雍正对这种温润之美的喜好,加之景德镇釉上彩技术的突飞猛进,粉彩真正崛起于世间。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现藏上海博物馆。
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瓷器其实在康熙时代就有了,到乾隆时迎来全盛期。珐琅彩用的是西洋工艺西洋料,呈色特别鲜艳浓烈,釉料突出且更有光泽。珐琅彩比粉彩更为珍贵,因为存世只有官窑,而且只有雍正、乾隆两朝才有,后世都是一些珐琅材料点缀,不能称为真正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器存世量非常少,是目前拍卖市场上均价最贵的瓷器。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人物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雍正、乾隆两朝涌现了大量瓷器精品,我们要感谢一位横跨两朝、辛勤工作了三十年的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唐英(1682-1756年),是清代最杰出的陶瓷艺术家,沈阳人,能文善画,精通书法篆刻,他这些方面的才能全部反映在了督造的瓷器上。唐英工作的三十年,可以说是清代瓷器最辉煌的三十年。
清乾隆珐琅彩诗句菊花玉梅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英督造。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这个瓶子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其实我本人觉得并不好看,但它代表了清代一流的制瓷工艺。
最后我们要来讲一讲外销瓷。中国瓷器从唐代开始就沿着丝绸之路和海路走出国门了,今天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样本。
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高度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后,大批外销瓷从这些港口出发,沿着唐、五代时期开辟的航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亚洲、非洲各国。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著名远航,进一步促进了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不但大量输出到亚洲、非洲各国,而且从明代晚期开始倾销欧洲诸国。明代中期以后,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收购、订制中国瓷器,而且数量都非常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仅1639年这一年,中国出口到荷兰的瓷器竟高达366000余件。这些外销瓷以青花瓷为主,大量的外销瓷甚至极大影响了荷兰本土的瓷文化,今天我们看到的荷兰瓷器,仍然是以蓝白青花为主。18世纪前期,欧洲的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这使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量达到历史巅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偷偷学会了中国人的制瓷工艺,加上英国一流的高岭土矿产资源,欧洲人很快也制造出了很多有着自己文化风格的精美瓷器。除了欧洲,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市场还有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中国的瓷器文化,深深影响和造福了全世界。
那些年销到国外的中国瓷器。
19世纪英国瓷器
深受中国瓷器影响的著名的荷兰代尔夫特瓷器。
这就是中国瓷器的故事,我一直想跟孩子们说、今天终于说了的故事。记得我学生时代,老师叫我去剧场记笔记,当时上演的是全本昆曲《白兔记》。我在剧场没几分钟就睡着了,笔记本上一片空白。我担心会被老师责骂,但老师没有,他只是微笑着说:“等你老一些,真正懂得中国的美的时候,你就听出昆曲的好来了。”一晃十六年过去,我非常偶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到了昆曲《牡丹亭》里《游园惊梦》这出戏,我被那音乐、那唱词、那服饰深深打动,她们是如此美丽,我感到灵魂深处与故国母亲剪断太久的血肉联系又被重新接上了。那一刻,我滚滚泪下,湿透了衣襟。这一天,正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年一度的中国日,在一万多公里之外,中国最美丽的那些文明瑰宝,深深打动着异国的人们,他们由衷赞叹着中国。这一天,我深深自豪于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不是我持有一本猪肝色的护照,而是,我背后有一个曾为全世界输出过无数优秀价值观的祖国。
所以我想对孩子们说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爱中国呢?不是学校叫你爱就应该爱,不是大人叫你爱就应该爱,更不是不爱不乖才应该去爱。China这个词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像了解中国瓷器一样去了解我们的文明到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样我们才能深深地了解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是如此可爱。我们要从中国最可爱的部分中,最终去抉择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
延伸阅读:古懂传奇:天青色等烟雨再等不来你,“奉华”款汝窑纸槌瓶背后的故国遗恨
古懂传奇:杯具中的杯具,永乐青花压手杯
古懂传奇:三生三世,万里桃夭,上海滩最美瓶子的前世今生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更多倪小姐艺术史八卦, 请关注:
gudongshenghuo
------ THE END 正文结尾 ------往期文章: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