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名瓷德国梅森正文

钟文师傅国博讲瓷 | 参观国家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展厅必备干货!!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国家博物馆4楼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

钟文:今天下午在这里讲嘛?

小薇:对,我们都是水词。

张健:师傅您这个是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您看看吧,给我们随便说说。

钟文:实际也没什么

张健:啊,不会吧。

1

张健:青釉双系罐,他这时候的釉感觉还是附着力不是很强似的,包括他的施釉都不均匀,是吧?

第1个器物:青釉双系罐

钟文:对,这个釉薄。以前做的釉手工磨的嘛,手工磨的釉不像现在机器磨的釉可以很稠很细腻,它可以附着得很均匀。

小薇:哦,就是它的颗粒不够细。

钟文:以前都是水碓啊,或者手工磨。以前的老人家没事的时候磨。

小薇:然后它特别稀,所以它(施釉)上去之后就薄,所以它最早的时候(瓷器的釉)都特别薄,有的地方像没有上上似的

钟文:因为生产力的关系,磨釉非常费工的,要么水碓,能碓多少釉呢。要么人工磨,更费了。所以上一下,(坯上)有釉就差不多了。

张健:我们在您那看到的釉,相对古代的,古代的是不是稀得多呢?

钟文:(相对我们的釉)这个颗粒很粗,(如果把釉放在两指头中间磨擦),很刺手的。

张健:我们现在这个釉,基本上就(颗粒感)摸不着了吧

钟文:我们现在这个釉(细腻地)就像蜡一样

小薇:这还有搅拌研磨的效果吗?

钟文:研磨的话,以前都是手工,手上拿一个钵

小薇:靠人磨是吧,磨成细颗粒

钟文:最后(釉磨出来后兑的)水很多,釉(烧成后)就没质感

小薇:那以前和现在上釉的方法一样吗?

钟文:那都差不多

张健:它的釉料主要是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是吧

钟文:主要就是草木灰,碳酸钙。就是矿石加一些狼藉草…

小薇:就是这个草木灰还是得特殊的植物?不是所有的都可以?

钟文:就是狼藉草,狼藉草它含有。。。蕨鸡草你们吃过没有,那种酸酸的,就是蕨菜,长起来的那种草

小龙:就是小雪家里带过来的那种吃的蕨菜?

钟文:它长好了,然后把它烧成灰。

小薇:那北方有这种草吗?

钟文:有的,应该有的,(它的生长)范围很广的。

小薇:这个釉南北方没有差异吧?

钟文:这个釉原理是一样的,(草木灰)它是溶剂嘛,起助熔作用的

小薇:但是总觉得草木灰自己都不溶于水啊

钟文:草木灰它含钙,纳,钾等,高温的时候起作用。这些都是助熔剂,可以降低釉的熔点。

(CaO、MgO、K2O、Na2O、PbO、B2O3这些氧化物都称为助熔剂氧化物,其作用在于降低胎釉的烧成温度。纯的石英,其熔点高达1710℃,高岭和瓷石的熔融温度也高达1500℃以上。因此,釉的配方中除了石英、瓷石或高岭外,还必须加入大量助熔剂才能使它们在较低温度下熔融成釉。)

张健:南北方的瓷器主要区别是在它的胎质上?

钟文:南北主要是器型,特别是宋代的时候很明显,审美观上区别很大,北方粗旷一些,南方秀美一些。

小龙:胎的原料都是就地取材的。

小薇:它都是从瓷石开始的吗?

钟文:瓷石以前都是单元或者二元配方,当地取材。不像我们现在是多元配方,原料从各地采购,这里是长石,那里是石英。以前的交通不发达的,有石头,有柴火,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做瓷器了,没土了,或者没柴了就换个地方。

小薇:瓷石是什么呀?

钟文:就是山上的石头

小薇:也不能随便的石头都行吧?

钟文:那要看的,要能耐高温的才行。

小龙:我觉得基本的石头都可以吧

小薇:我以为是某种特殊的东西

钟文:如果做瓷的话,能耐高温就好了。以前的(原料)不能耐高温的,不能还原的罗,做出来的是陶,基本上山上的红土烧烧就可以了。

小薇:那景德镇的瓷土好,是因为当地的含什么高啊

钟文:高岭嘛,高岭土一个是粘性,第二个是因为高温;一个容易成型,一个容易成瓷。

小薇:是不是到山里挖就行了?

钟文:这个要看的,那种土好,要凭感觉。比如这里土好,柴火也多,那就试一下罗,以前是实验科学,完全靠经验嘛。山上柴火烧光了,(窑)就不要了。像现在考古,这里有一个窑,那里又有一个,有很多分布。因为以前是流动性了,这里资源枯竭了,就搬了。

张健:小龙推荐我看一本书,叫《中国名瓷工艺基础》(李国桢,郭演仪著)。其实真正的去做科研是建国之后,是近代的?

钟文:科研的话,是德国的摩尔开始开始现代科学,分子式啊出来。以前都没有的。

张健:昨天我去故宫文物医院,他们刚刚买了一台设备,300万,从德国买的,叫X射线衍射仪,正好他们在做一个实验,是鉴定一个建窑的建盏的釉料成分。他们取样取到0.2个毫米,很小了,几乎都看不见。搁在那个检测台上,一束X射线打过来,这边是接收它的衍射波的采集器,啪!出来!立刻就能知道它的成分。

钟文:小龙的导师他现在就做人文科学的方面,我在他那就看到这个设备。

张健:他最核心的就是它的数据库

钟文:但是不管怎样,以前的制作完全是凭经验。

2

小薇:那这个虎子怎么做呀?

钟文:这个是开模的。

第2个器物:青釉虎子

小薇:开模的,这个不是手工的吗?

小龙:开模的,拉坯也拉不了

张健:那他这个空心是怎么做的?

钟文:注浆的,有些是两个陶范弄在一起,(身子注浆出来后),脑袋后接。

张健:哦哦,就是和按壶嘴似的?

钟文:灌浆的一次性得也可以做出来,做的时候把手伸进去接,成瓷之前(坯体)还是蛮大的,手可以伸进去,把两片身子合在一起,最后再粘个脑袋,或者一次性(灌浆后脱模)做也可以。你看他这里有接的痕迹嘛。

张健:哦哦,这块不自然。

钟文:这个应该是先做完身子,再接脑袋的,(接的地方)糊一下。

小龙:以前的陶范都是泥做的吧?

钟文:以前也有石膏,石膏(做模具)很早就有的,以前的石膏没有我们现在吸水率那么高,那么硬,使用次数少(模具报废前的使用次数)。

张健:现在我看到这个瓷器模具成型的,灌浆(工艺)用得还多吗?

钟文:多的,现在石膏这个东西工艺很简单。

3

张健:鸡首

小龙:德清窑

第3个器物:黑釉鸡首壶

钟文:这种基本上是陶和瓷的过渡(陶瓷),烧得温度不高啦

小薇:这怎么看出温度不高啊?

张健:哈哈,我也是

钟文:看它的瓷质致不致密罗,你看它脚

小薇:就是它的粘结程度没有那么高,透孔率没有到完全不透水,是吧?

张健:哈哈,师傅能看出来,我看不出来,我只能cei了看。

钟文:一般瓷质不高的比较容易有空气,不致密嘛

张健:底下那个地方还是略显粗糙,没有上釉的那一段

小薇:我感觉像我们以前(2017年)做的,气泡还在里头,哈哈哈哈哈哈哈 (长大后如何正确地玩泥巴 | 景德镇制瓷体验)

张健:我们那个半成品就别说了,这好歹是摆在博物馆里的

小薇:不,人家南朝就做成这样了,你是什么时候啦

钟文:这个范家井做得比较多的

小薇:什么?这个仿得不多

钟文:仿得多

小龙:范家井是景德镇的一条街

张健:对对对,这我去过

4

小薇:就爱仿这个,这是贴上去的?

第4个器物:青釉贴花四系罐

钟文:贴,后贴的

小薇:贴塑的那种

张健:喔,他先有一个素坯,然后去(一片片贴上去)

钟文:对,他都是重复的图案

小龙:这个都是模具出来的

小薇:所以这些(图案)都是模具的,是吧?

小龙:他每个(图案)都是差不多的,他的形状他的每个点都是差不多的

张健:就跟擦擦佛似的

小薇:他这种贴塑图案(做上去的时候)哪能不掉呢?

钟文:坯湿的时候可以粘得住嘛

小龙:我们现在有专门的接头泥,专门用来接的

小薇:什么泥?

钟文:接头泥,就是接坯和坯之间的那种泥

张健:喔,专门的那种泥

钟文:现在有,以前没有

张健:这种泥和胎的泥有什么不一样?特性上

钟文:他更软,粘性更大,高温粘性大

小龙:我们一般茶杯的把手和杯身,都是用接头泥接的

小薇:这个东西是最近才有的?

钟文:那有很多年了,以前国营瓷厂的时候就有了,计划经济的时候就有了

小龙:这个就比较粗糙了

钟文:这个其实就是陶,泥料比之前那个稍微提高了一点,但是还是不行,波动得很严重。

小龙:这个是手工的

小薇:那是!这个都是歪的

张健:流釉也流得很明显

钟文:它的釉和胎的…

张健:附着力不够是吗?

钟文:不是,是温差调的不好,泥太硬,釉太软,导致收缩比例不一样,(釉)粘不住。

小薇:下面这是故意的,釉没粘这么多?然后就流下来了?

钟文:它就是温度不一样。坯比较硬,就膨胀得比较大,釉太软了,它就很薄,收缩得时候就往下挂了

小薇:挂不住!

钟文:热比例不一样,太软了,它膨胀得大,(高温的时候)像气泡一样,鼔得很大,收缩的时候就附着不到身上,直接往下掉了。

张健:这就属于胎太硬了。

钟文:胎跟釉温差太大了,没配合好,不协调。像减肥一样,人胖了,撑大了,(减下来的时候)肌肉减了,皮肤没减,松垮垮的。

小薇:所以这和开片是反的!

冰裂开片

张健:开片等于是是内膨胀大的,撑裂的

张健:那流釉大概是发生在哪个阶段呢?是烧完以后冷却的阶段,还是在烧的过程中就有了?

钟文:那看的,比如说有些瓷(需要)烧1320度,它1200多度就开始流了,看它调的温度。因为以前没有仪器检测温度,也没有什么数据,完全凭经验,这次溶剂加多了,下次就减点。

张健:喔,这批出来,有这样的,就调整

钟文:是的,完全靠试,它不确定,那时候没有科学的概念。那就试吧,多做,熟能生巧。

5

张健:我觉得这个白釉真好看!

小薇:这个到唐了

张健:青釉刻花,这也是唐的,这釉剥落了

第5个器物:白釉执壶

6

小龙:这个盒子一般以前做什么用?

钟文:以前化妆的比较多

张健:装胭脂是吧?

钟文:对,装胭脂粉,

小龙:这个还可以啊,(上下)配合的还可以

钟文:这个可以的。以前的料提纯纯度不够,基本上都是灰色的,颜色比较深嘛,其实是铁含量太高了。

第6个器物:青釉刻花纹盒

小薇:像这个这么小的执壶的流口,也是后弄上去的吗?

张健:这个比较明显

小薇:就是这样的流口没有直接(制作做)出来的吧?

小龙:外国有,外国有把手和杯身一起出来的,口没有

国外大规模瓷器生产视频

张健:可以一起出啊?

小龙:把手和身子可以一起出,口没有,把手可以做成实心的。

钟文:它的口直一点,看什么型,有些可以一起出,这种脱模他的口往外撇是不好脱的

张健:喔,脱模不好脱

小龙:一般是两片模,几片模合起来脱的

钟文:身子先脱出来,嘴啊把手可以后接

小龙:一般像这种要几片模?

钟文:这个把手中间是凹就去的,肯定是要后粘的。这里还有个撇口,壶嘴不好处理。一片两个三片,这个身子起码要三片模

张健:身子啊

钟文:就光一个身嘛

张健:三片?三片围起来啊?

小薇:喔,要不然(模具)打不开

张健:就跟那个大鼎(模具)似的,一样的

小薇:就是多片模嘛

7

张健:这个颇具现代艺术

钟文:有意思哦

张健:五代了

小龙:这个早,这个白釉我看也不白

钟文:这个白啊,它从白釉过渡过来,以前都是黑不溜秋的

张健:这就算白的啦

钟文:这(相对当时)就算白的不得了的啦

第7个器物: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

小薇:对,定窑了

小龙:在当时这就算非常好的啦?

钟文:嗯嗯

小薇:现在我觉得这个颜色也挺好看的

张健:这器型,我去定窑博物馆,它那有很多烧结在一起的,你依然能从断面看那个碗的器型,真漂亮,真好看。

钟文:这器型好。古人做东西因为材料不容易取得,做东西都很认真的。以前处理一大坨泥,你想想

小薇:所以人家每一个都认真对待,我们现在

钟文:现在材料易得嘛

小薇:我觉得这个划花划得特好

小龙:这个是半刀泥吧

钟文:就是半刀泥,半刀泥工艺

张健:什么?小薇:什么泥?

钟文:半刀泥,就是用竹篾在上面划的,因为划得钱,所以叫半刀嘛

小薇:除此之外,那刻花叫全刀吗?

钟文:全刀就是深一点,整个刀头塞刀泥里面了

小薇:等下我们去看耀州窑,那不是刻花的嘛,所以我觉的他说的半刀泥是我们所得划花。全刀是咱们说的刻花。

小龙:半刀是他们专业的说法

钟文:全刀就是我们这么宽的刀,和泥土整个接触,刀鋒都埋在泥里面,所以叫全刀

小薇:刻得深

钟文:对,刻得深嘛。半刀就是刀头一点点在上面划一点,似入非入,所以叫半刀嘛

小薇:其实是和它入刀的深浅有关,而不是完全靠角度?我一直以为是角度的,45度(张健:一面坡的那种感觉小龙:斜的是吧)

钟文:像我们切西瓜似得,切了一半下去,叫半刀,可以这样理解。全部切下去,叫一刀罗。

小薇:这个是划花

钟文:划花表达他的用刀技巧

小薇:我都念hua (四声)

钟文:划船的划。南方不是划船拿那个浆嘛,把那个浆全部放到水里,叫一浆水。入水一点点,一半的话,叫划,就是半浆,就是不深嘛。

小龙:这样比较好理解

小薇:其实不是刀有区别,角度有区别,是因为深浅有区别。

张健:专业的人是这么讲

8

张健:这是印花的

小薇:这是模具印花的

第8个器物:定窑白釉印花双鱼纹盘

钟文:这是印的,它的边缘比较硬。深浅硬梆梆的,没有高低起伏

9

张健:汝窑

小薇:咱们一共就两件,下面还有一件。故宫多,故宫十几件,台北故宫二十几件

张健:说是台北故宫21件,故宫20件

钟文:这有点哥窑了

小龙:这还是草木灰釉?

钟文:草木灰,以前都是草木灰

小龙:我觉得这个釉好干净

第9个器物:汝窑青瓷洗 【北宋】

张健:这个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修复室对这个釉也做过研究,它所呈现的成分晶像跟玛瑙确实是。。。

小薇:它真有玛瑙粉?

张健:对,所以从那边给出的科学结论,应该是玛瑙入釉

钟文:玛瑙它还是比较软,煅烧过之后很容易加工

小薇:那现在会有人用玛瑙入釉吗?

钟文:入釉可以,但是他的成本就比较高啦

小龙:舍不舍得的问题,那时候皇帝出钱啊

张健:不惜物料

小龙:我们用玛瑙去做,哈哈

小薇:但是玛瑙的碎石不是挺便宜的吗?我记得庙会上几块钱让你抓一把

钟文:(一点点)煅烧完入釉就没多少了,你一把抓起来,(做成致密的瓷器)就一点点啦,那还是很贵的

张健:这还不是传说,在科学上显示成分是一致的。

小龙:玛瑙还是要先研磨?

钟文:他要先煅烧

张健:烧完了以后,再磨成粉?然后再调到釉料里面?他主要起到的是那种盈透的感觉吗?

钟文:还有一个玛瑙里面有色泽,它含微量元素嘛,烧出来就有色相在(瓷器)里

张健:烧出来后不像完全玻璃质的,极其的光亮。它会有一些内敛的那种感觉,对吧?

钟文:它自己本身含色,就是金属,你看每个玛瑙都有点黄黄的,或者偏绿的天然色调。

小龙:现在加这个做不出来吗?

钟文:以前不像现代化学,可以检测,完全凭感觉,哪一种石头有什么色,那就拿过来试一下。玛瑙段烧完之后还是比较好加工的,按照以前的技术。

张健:这可是你得意的大弟子,哈哈哈(高伟到了)

高伟:来了就贬我

张健:诶呀,使劲往上抬你。这是颜色釉

10

小薇:这是仿生瓷,像这种他是刻出来的吗?

高伟:大白羊考试去了吗?

张健:非常非常遗憾地离我们而去啦,她当考官去了

小薇:我一直对这个物件觉得特别牛

张健:诶呀,我的天哪,你看这个回字纹刻得多细呀。

第10个器物: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 【清 嘉庆】

钟文:像刻这种,都要坐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坐很长时间才能拿刀的

张健:完全让自己要静下来

钟文:要入静嘛,不然刻不了,眼睛看也看不到。入静之后,看东西有放大镜效果

张健:啊,这我没法…

小薇:没入过

钟文:就是看的时候,把物体拉近

小薇:啊,我觉得让我在那里坐着,一会我就睡着了

张健:你这是入睡啦,哈哈哈

张健:如果说(做得时候,不小心手动了,纹路乱了)能修吗?

钟文:能啊

张健:就是填泥吗?再重新刻?

钟文:对,填泥巴,填高一点,填大一点,再修。以前有做微雕的,他们其实都有禅修,都可以入静,入静看东西看得很大的,看我们像看鹤一样的。这不是传说

张健:这个颜色是铜呈色吗?

钟文:这个颜色是低温釉

小薇:这可能是钒红之类的吧

钟文:低温釉,钒红

小薇:因为我觉得这个没有铜红的金属光泽,你仔细看,它只是上面有金漆而已。你看它的底色,而且我觉得它是为了仿木的效果,漆器的效果。

张健:仿朱漆的效果

钟文:它先整体烧,烧完之后再描金,再烤一次

小薇:它这个所谓低温是大概多少度?

钟文:700来度,780度左右

张健:看那里也施釉,呈青釉的那个,里头(瓶内)。不管(这个)是瓷器,漆器都很牛,它要坏了就很难修了

钟文;它每次修一次很难的,刻画的嘛,比较费劲

张健:真牛,我看乾隆的装四万多首诗的稿箱啊,那简直是,如果要刻出这么一个来,得入定多少回啊。

小薇:做这一个肯定得好多年

钟文;对天气也有要求,太潮湿了,有水泡也不行的

张健:他又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湿不干。

钟文:修漆的时候要看天气,水汽太重,不行,干燥太快就裂,修得比较慢的。

11

小龙:他这个釉怎么这么润?

钟文:这是柴窑的,以前都是柴窑

小薇:他这个是内外不一样的釉吗?颜色不一样

钟文:这是灯光还是因为别的?感觉是不一样

第11个器物: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宋】

小薇:我觉得不是灯光,它换过一次,以前(那个器型)颜色一样,后来换了一件,里边颜色就不一样啦。

张健:它换了

小薇:对,这件换了,你不知道?那个花觚转个方向什么的,我都一眼能看出来

张健:喔..喔…,厉害厉害

小薇:天天看嘛

钟文:这个看起来像是两截釉,不是灯光的原因,那个是冰裂纹

高伟:那怎么叫套盒呀

小薇:因为他是一个一个上的,双子母口

张健:上面釉的开片方式和底下不一样

钟文:窑不同,以前是冰裂纹,上面是纹片釉

小薇:上面是什么釉?

钟文:纹片釉,就是哥窑的嘛

小薇:上面是用的哥窑的,下面是冰裂纹的

张健:真的是冰裂纹,开片都不一样。那就是说釉料不一样

钟文:釉料不同

12

小薇:哥窑指的是它的釉料?

钟文:哥窑第一个是指他的泥巴,哥窑泥。它的釉和弟釉的釉差不多,都是粉青釉。

小薇:哥窑做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他做到墨水里,让它(纹路)沁入,更显,对吧?那个墨水是什么料啊?就是黑颜料?

第12个器物:哥窑葵口盘 【宋】

钟文:以前就是墨水啦。

小薇:就是真的墨水啊

钟文:热的时候是有缝隙的嘛

小龙:现在也是墨水?

钟文:好的现在用油漆,油漆他就不褪色,因为被釉封住了嘛。

小薇:油漆的话,它会不会沾到别的地方?

钟文:可以擦得掉,渗到里面的就擦不掉啦

小薇:油漆粘呀,粘稠

钟文:粘稠,瓷器也不是热的,它的缝隙比平时更大,油漆直接擦到里面进去。油漆他的风化时间长,更加艳,不容易氧化,颜色不容易变淡。像墨水,时间长它会氧化嘛。

小薇:那这个他是刚拿出来的时候扔到墨水里的,还是要冷却一段时间之后…

钟文:几十度的时候,100度以下,八九十度的时候吧

小薇:就是要冷到八九十度的时候

钟文:对对,太热了也不行

小薇:它就该炸了吧

钟文:对,现在用油漆呢,颜色会更艳,特别是红颜色,金丝铁线呢它里面的金线,基本上是用油漆的。

张健:啊。。。

小薇:它是要做两次是吗?先把小得金丝做出来,然后再把铁线做出来?

钟文:看嘛,像这种直接一次性做出来。有些不是有黑的,还有红的线

小薇:那件特别明显,能看见有金丝铁线,有黑的有红的,那种是要做两次?

钟文:那种要做两次

小薇:我一直以为是铁线粗,所以入的东西多显得黑。那个金丝细…

钟文:做两次,做完一次,冷却。过段时间,不是又有裂嘛(新的开片),瓷器还会裂的。加热一下,加到几十度再做其他颜色

小薇:(瓷器)还可以加热?

钟文:可以加热的。你看烤花也是加热的(烤的),不碍事的

张健:那哪个先呢?

钟文:那无所谓啊,不影响的,你想红颜色多,就先做红的呗,因为开始裂的多嘛,后裂的肯定颜色少嘛。

小龙:这种就是不卫生的,作为实用器的话

钟文:就是观赏器

小薇:用来吃东西的话,就有很多有害物质

张健:店里头那个小龙和我说的拿笔点的开片,是局部让他温差一下就变的是吧?他不是均匀的温差在变?

钟文:那个使用化工原料直接把釉摧碎了,类似酸,直接点一下,就盛开像花朵一样的

德国梅森瓷器价格健:这就不是完全的物理现象,还有化学反应在里头了?

钟文:就是使用化学反应人为地让釉破碎了

张健:原来是这样,我以为是沾了水

高伟:神奇的

张健:就是那个葫芦瓶,有一片一片的像花朵一样的开片是怎么出来的,实际上是用的腐蚀的化学试剂

小薇:哦,不是冷水

张健:我以为是用水点,然后局部炸裂的。

高伟:用矿泉水点一下,哈哈

13

高伟:这个好

张健:这个釉很莹润

小薇:钧窑应该看那件

第13个器物: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盘 【北宋】

钟文:以前拿柴火烧的都是比较润的,它的松树油脂比较重的

张健:喔。。。它的油脂也是对瓷器变化有影响

钟文:它的油像烟一样薰着釉,釉里面也有钙质,烟也是钙质,会产生反应,会被吸收,是一个被吸收的过程。

张健:所以这个柴窑和我们现在的电窑和气窑有个区别就是:柴窑放出来的气和釉还是有化学反应的

钟文:现在的气太纯啦,太纯啦。以前的树很大的,一烧,有很多松节油,油烧了有烟,烟里有钙质,和釉里面的钙质反应

小薇:难怪和现在烧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张健:现在还有一种已经烧成功的,推进去的是素坯,他利用整个炉窑的草木灰慢慢落在上面形成的一层釉,拉出来就是瓷,不用上釉

钟文:那个不用釉,这个灰就是釉

小薇:它那个是不是特别薄

钟文:薄的

张健:你看它窑门上厚厚的一层釉,就是底下那个草木灰蒸上来,形成的

钟文:草木灰高温下其实就是釉嘛

小薇:没见过那样烧的,下次有机会拍张照片来看看

张健:原来有篇文章,专门介绍这个

钟文:看的,看和瓷胎里面的东西发出化学反应

张健:它的原料是不是也要是要求草木灰含量比较高的

钟文:草木灰一般都是钙,矿石做成胎,它里面含有什么东西多,釉一附着上去meissen就会发色出来。像泥和水,泥里面含色,没有水的话,颜色就激不出来。釉一盖住,胎里面的色就激出来了,在釉里面盛开了,像水墨画一样的,产生了色彩,就是这个道理。胎里面没有色,釉再多也没用

张健:和胎的原料也很有关系罗。相当于釉是水,胎中的微量元素是墨,在高温下产生来水墨的交融。没见过这种,只能脑补啦

小薇:这个我没见过,那个我没见过,这两我都没见过

张健:那时很神奇的一件事

小龙:那个据说要烧几天几夜

钟文:烧的时间越长,草木灰越多嘛

14

小薇:师傅。。。

钟文:这个是搅胎泥

小薇:怎么能弄这么圆

第14个器物:仿木纹釉带座花盆 【清 乾隆】

钟文:这个就是泥巴里面,比如白泥里面加黑色的泥,再把切面断开,看那个泥巴

小薇:对,里面有黑泥在里面掺着

小龙:这个(工艺)是和揉法有关吗?需要专门练那个揉泥的技巧

高伟:小孩玩泥巴的样子,橡皮泥

钟文:差不多是一个原理,他这个手法更洗

小龙:他用揉泥的技巧把这个(纹路)揉出来,然后再切一下

高伟:我们那次过去也揉

小薇:对,对,我们也揉,但是咱(以前)是乱揉,咱切开(纹路)不一定是啥样呢

钟文:仔细看这个像画的

小龙:我估计也有画的

小薇:这是画的 张健:这是画的(大家仔细看了)

小薇:这是拿什么画的?

钟文:拿笔画,画成黑色,然后素烧

张健:还有类似的,也是搅胎的?

钟文:搅胎的也能搅成这个效果,画的更好掌握(纹路)

15

小薇:我们去看下这个刻花,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全刀?

张健:全刀泥

小薇:就是这个耀州窑上面那个刻花是不是所谓的全刀

钟文:这(还是)半刀嘛

第15个器物:耀州窑青釉刻莲花纹盒 【北宋】

张健:他有深浅

小薇:这也是半刀,什么样的才是全刀?

钟文:全刀的话,比如说这花的边缘,没有釉有深有浅的过渡,它整体是平的

张健:师傅还是根据花边四周它有一个坡度嘛,斜坡坡到底就深了,坡上面就浅了嘛,由此判断它使得还是半刀泥

钟文:还有看里面刻得那个层次,就像画线条一样的没有层次感,就是半刀。假如有层次感,就是基本上是全刀

张健:如果要追求层次感,就要全刀

钟文:一个层次感,一个深浅,它的这个工艺就是划啦,跟划船一样的

张健:这,你看都是划

小薇:但是我们给的(词)是刻

16

张健:这个我觉得胎质还是粗疏,还有一种,如果追求胎质白,就加一层化妆土?

第16个器物:磁州窑白釉瓜棱式执壶 【北宋】

钟文:嗯,化妆土很早就有啦。北方的陶瓷都是比较粗旷的

小薇:辽的

张健:带有少数民族的气息

钟文:比较狂野的那种。到了南宋的时候,就越来越细腻了

张健:文人气了

17

小薇:就是建窑的兔毫,我想问您下怎么做的。我们(词)里面说是釉里面有气泡,胎土里面的铁渗出到气泡里面,发生氧化反应,然后在往下垂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三铁什么的

张健:兔毫

小薇:我觉得那个(词)很怪

第17个器物:建窑黑釉兔毫纹盏【北宋】

钟文:不是,主要是镁。镁在高温的时候,会拉丝的,一根一根下来

小薇:为什么会拉丝?

钟文:它的性能就是这样的

小薇:因为它沉,所以往下走对吗?

钟文:它是不规则的,像线一样,高温的时候会像线一样往下流淌

小薇:就是镁本身它的性质,在高温的时候就会垂下来

钟文:对,它是不规则的线,往下坠下来,像蚯蚓一样弯弯弯。草木灰它是平的流动,像瀑布一样,很均匀地流下来。镁他就不一样,形成一根线,像雨滴撒在玻璃上,形成不规则的线

小薇:是要故意做成这样?

钟文:加了那个材料就会这样

小薇:他是在胎里面加镁还是在釉里面?

钟文:釉里面。铁胎黑的是铁(铁含量很高),(镁)在铁上面流动。

张健:在铁上面才能流出这个效果

钟文:对,拉下来的丝,产生丝的效果。那个黑的泛红的就是铁(元素)

张健:相当于铁给它提供了一个下垂的基板,然后镁才能在上面产生这个效果

小薇:所以这个我一直没有理解

钟文:他的胎本身就会吸收铁的,没有镁的话铁是不能产生这个效果的,它只会冒泡,因为它被胎吸收了

18

张健:师傅给我讲一下红釉,豇豆红,郎窑红。还有这个太白尊,我在几个博物馆里都看过,咱国博这个还真不错,特别好看

第18个器物:郎窑红釉观音尊【清 康熙】

钟文:这个可以哦

张健:相当可以罗

小薇:看了这件才特别明白什么是铜红釉,什么是钒红釉,这件特别明显

钟文:它这个相对比较成功,材料选的好,像这种都是草木灰的,草木灰做助熔剂,它比较匀称。假如有铅丝的话,含一点点,它就和这个(建盏)一样。你看那一滴一滴的,(铅)含量特别低

张健:如果含量高的话,就会出现兔毫那种效果

钟文:郎红有些也有丝的

小薇:如果它含镁高的话,也会出这个效果?

钟文:我们有些也能看到拉丝,这个含量太少了,像雨滴一样地一点一点(没有拉成丝)

小龙:(这个丝)在景德镇叫牛毛纹,是吧?

钟文:那边有些叫花釉

小薇;现在烧铜红釉很简单了吧?

钟文:现在烧比以前肯定简单。但是这个铜在高温的时候,损失比较大压力太大,就把抽掉了,氧化掉了。没有气氛啦

小薇:我们说“脱口垂足郎不流”,说他上面(颜色)浅,下面深,是因为釉往下垂流,下面的釉厚所以颜色深,是这样的吧?

钟文:对,它是积在一起了。像这种基本是铜(发色),铜的活性比较大,它会往下坠

小薇:产生这个颜色真的是在十度之内才出现的吗?高温了它就飞掉了,如果温度低它就出不来这个颜色,可能发黑之类的。温度要求范围特别的窄,是吗?

钟文:就是在烧柴窑的时候要选好位置,温度太低了出不来(颜色)

小薇:它跟进氧量也有关系吧?

钟文:氧气吗?

小薇:对

钟文:它要配合,进氧太厉害了,铜就跑掉了。温度太低,它出不来(色)因为:铁(元素)压着它,发黑。温度太高,釉就全流了,上面一截是白的,下面一截是红的。

小薇:那它里面(内部)是上的普通的白釉?

钟文:灰釉,里面也沾了一点红

小薇:它里面沾了一点红,看见了嘛?一点点

钟文:假如(烧的不好),红都被抽掉了,郎红也会烧成里面的那种颜色,就说明没铜了

小龙: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钟文:压力太大。(以前做的时候)不是有匣钵套住,不会落灰,不让它(铜)走,走得太多就不行了。(以前烧瓷)看运气的

小薇:不让铜挥发出去,对吧?

钟文:但是不挥发的话铁出不去,就会泛黑色

小龙:铜也要出去一点?

钟文:要配合

小薇:喔…所以这个温度窗口是铜和铁之间温度差的那个窗口,难怪烧成的区间这么小了。

张健:这一块的已经拉丝了,很明显,其他只有一点点。它不均匀是因为烧的过程中…,因为它施釉的时候肯定是均匀地

钟文:这个釉施得厚,基本上比较匀,看起来比较整体。像沙子一样撒在平面上,撒得厚好一点,厚釉均匀度好掌握一些

小薇:太薄了反而不均了

张健:这个窗口跟我再说一次

钟文:比如说这个是匣钵,一个密闭的空间,烧窑的时候,(这个空间)会有一个气氛

小薇:它就是说:它要让铁挥发出去,不然就发黑。又不能让铜挥发出去,不然就泛白啦。我们之所以要这么小的一个温度窗口,是因为铁和铜本身的熔点相差特别小。

张健:这我明白了,温度不够吧,挥发不出去,温度高了(铜)全跑了

小薇:对,是这样的。温度高,就烧飞了嘛,铜不就没了,就变白了。温度低了,就发黑,那就是铁的颜色。

张健:对对对,这我就明白了

高伟:我们还不知道有匣钵这回事

观众:匣钵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张健:定窑里就有

小薇:定窑肯定有,唐的时候应该就有

观众:匣钵材料是什么材料?

钟文:主要是硅再加高岭

19

小薇:问问师傅豇豆红

第19个器物:豇豆红釉太白尊【清 康熙】

钟文:这个拿现在(工艺)来说,其实不是很理想

张健:可能就是一个缺陷美,反而形成了一个豇豆的色

小薇:是想烧什么变得不理想?

钟文:他还是郎红的一个系列

小薇:还是想烧铜红釉,结果呢?

高伟:窗口没有控制好吗?白

小薇:但是它又不是特别白,刚好

钟文:他的颜色不艳,气氛太淡了一点

小薇:这词里说上面有绿胎?

钟文:铜的话,你看青铜器氧化了就是绿的

小薇:把词撕了

张健:等于说是铜元素氧化过度了

钟文:过度了,其实材料是一样的

张健:其实还是《中国名瓷工艺基础》里的那点事,一切都是元素,同样的元素,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化学变化,然后一组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彩。

小薇:是啊,因为太多的东西制约它,温度,氧气…很多东西制约它

张健:所以诸多条件配合起来,就突然出现了

小薇:也许就突然出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所以咱们就应该瞎烧一个,没准就。。。哈哈哈

高伟:所以它(颜色)出来有偶然也有必然

张健:对对对,小金牛说的对,有偶然也有必然。只不过大家认识到喜欢它是必然化的。

小薇:它这和青花的是一样的吗?它怎么能成这个色呢?

高伟:这个好看

张健:器型也好看

钟文:一样的,这个纯度低嘛,钴蓝的矿整体是矿石,颜色有深有浅。用料比较少,所以就出来这个颜色

小薇:清(代)的时候真的是烧了很多各种奇怪的颜色,我觉得

高伟:这个颜色(发色)是什么元素

小薇:钴,跟青花一样。这个我确实没有想象到它和青花一样,我以为它得加点别的。要不然看看这个,黄的,黄釉

20

小薇:师傅师傅,来看看黄釉和胭脂红。好不容易逮到师傅,哈哈

张健:师傅好不容易来北京

小薇:师傅是不是好后悔来北京。哈哈

第20个器物:霁红釉盘【明 宣德】

钟文:这个霁红做起来是有点难的,红色基本上是铜(发色)

张健:师傅您说的它的难点在哪里呢?烧得温度区间更小了吗?

钟文:霁红它要配点其他的着色剂,不仅仅是铜,加一点点,这个(颜色)还是不正的

张健:这个还不是正的

钟文:对,这个有点斑点嘛

张健:正的霁红应该是很匀的那种?

钟文:我以前看书,颜色会比较艳

小薇:霁红我好像在哪看到一件

钟文:颜色应该更艳,更有特点

小薇:霁蓝也很奇怪

小龙:这个斑点是因为没有烧好嘛?

钟文:因为釉的颗粒比较粗,手工磨的,磨的不匀。烧出来就有斑点,烧出来有些白的地方有红点,因为釉的细腻度不到。

张健:不均匀

观众:古时候做釉应该比现在细啊,感觉。那时候是用那个像锤一样的磨的

小龙:水碓

钟文:那个锤的话,一天能做多少啊。木头锤石头,谁硬啊

观众:现在用球磨磨的话,感觉颗粒都没以前那么。。。

钟文:球磨硬度多高,球齿很硬的。硬的和硬的砸,很细的。用木头砸,那肯定是石头硬。有时候时间不到,还要淘洗。

观众:有些色釉,很亮的,跟他烧制温度有关系还是跟它配方有关系。

钟文:配方,还有操作的工艺。同样的配方,操作工艺不一样,色差很大的。

观众:有些哑光,有些比较光亮的,刚才那个就比较亮。烧制温度和工艺都有关系?

钟文:一般都是金属(元素发色)嘛,亮度比较高。再就是釉比较厚,厚的话,也会产生亮度。

21

小龙:黄釉

第21个器物:黄釉盘【明 弘治】

钟文:以前好多黄釉不是加这种黄的色,跟青釉差不多,只是烧制的时候会有些吸烟。就会产生黄。(窑)里面的烟气太重,就会产生黄。

张健:噢噢哦,不是本身釉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釉的问题

钟文:但是釉那个色(和一般黄色)分不出来,要仔细看。可以加矿料,(做成黄的)也可以。

小薇:加矿物质

钟文:对,再有直接拿钙质青釉,吸烟了,烧出来就是黄黄的。烧的好的,诶,这个黄色也不错。烟太重了,吸烟了嘛

刚彪:就是有一次我们烧竹节杯,很密的那次,就吸烟了。

钟文:加得太密了,烟太重了,烧出来就是黄的。

22

小薇:像胭脂红这种金橙色的,加金它只能呈这个颜色吗?

第22个器物:胭脂红釉盘【清 雍正】

钟文:这个是烤过的,二次做的

小薇:二次做的

钟文:这个(红)应该是中低温的。高温的也有,高温的比较少。低温的就是直接780°左右再烤一次。

小薇:胭脂红呈色,那是(因为)釉里含金吗?

钟文:低温的话,利用色剂。

小薇:那一次性(做的)的那种呢?因为皇家一般使得不应该都是高温的(瓷器)吗?

钟文:以前没有这个概念,以前没有化学概念,不管高温低温,只要好看。(观众:只要那个样子)没有说这个有毒没毒。以前做官窑的,直接加汞,加砷,那个剧毒嘛,那个(做出来瓷器)漂亮嘛

张健:皇上吃了

小薇:就这么吃死的

钟文:他们不懂的,那个时候没有科学

观众:什么东西加汞,什么加砷啊

钟文:加砷的一般是粉彩

(你家用的陶瓷餐具安全吗?会有重金属铅和镉吗?)

张健:要不就是吃傻了

钟文:肾衰竭啥的

观众:当时有高温烧的粉色吗?

钟文:有的,但是没这么艳,颜色会比较暗一些,油脂感强。

23

张健:茶叶末是怎么形成的?它的(纹路)也是往下流的

第23个器物:茶叶末釉贯耳瓶【清 雍正】

钟文:也是镁,不规则的丝都是镁

张健:黑应该还是铁

钟文:加铁啦,黑有点泛黄都是铁

张健:就是那个出筋的地方(很明显)

钟文:现在茶叶末的不怎么拉丝了,(里面的纹路)像浮萍一样的,一颗一颗的。

张健:里面含的微量元素变了,不再是镁了,还是。。

钟文:镁含量低一点,不会像这样流淌。就是像茶叶,我们不是泡过抹茶,像浮在表面的茶沫一样,一颗一颗的,沾得很紧,那种茶叶末釉还正一点。这种的感觉温度高了,往下流淌了,就不是很正了。

观众:我请教一个问题,像石膏模具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钟文:那个很早。因为石膏就是矿石,很容易得到。

24

张健:这边都是青花

小薇:这都是釉下

小龙:你以前是画过青花的吧?

钟文:画过,我画青花画过很多年的

小龙;画人物还是山水

钟文:山水多一点

张健:您看看这几件青花,画工啊。。

小薇:这有个元青花展,一会带师傅去看。哈哈,咱们都是有目的的。

钟文:这种青花颜色发黑的料基本都是国内的。

第24个器物: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明 洪武】

小薇:国产的料

钟文:对,珠明料。青花的一种

小薇:那那种回青和珠明料有什么区别?

钟文:回青他就是苏麻离青,很蓝

小薇:回青和苏麻离青是同一个?

钟文:他们是国外的,基本上是从波斯来的,发色特别蓝

钟文:像那种发暗的就是珠明料,矿石我们国内开采的,杂质比较多,发黑。

小薇:不是说苏麻离青铁含量高吗?

钟文:是钴(发色),钴含量高,发色就好,他纯嘛,纯度高

小薇:钴的纯度高

钟文:一点点水,蘸一点青花料,它会晕开

张健:现在用的青花料,是什么呢?

钟文:现在我们上海一家公司做的钴料就很好。

张健:就是我们国内的矿石

钟文:对,国内的,很纯的。现在开采技术很高的,好几百一公斤。

观众:你是说釉料是吧?

钟文;是的

观众:我记得前几千好几十万一吨,涨价涨得很厉害

钟文:上海一家公司(做这个)很强的。军工里面也要用的,具体用在哪里我也不太清楚,有些高科技。飞机的整流罩里面就有。耐高温,几秒钟就升到几千度高温嘛,它比较皮,这样就好理解(它用在瓷器里了)。

25

钟文:这个比较糙

第25个器物:青花百寿字罐【明 万历】

张健:师傅您能说说,青花里面的汾水(工艺),指的是它晕散,(在这瓶子上的绘画)是那一部分?

钟文:汾水,你看这个花纹,把他做成蓝底,把那个白白的(地方)做成浅浅的蓝水,把他涂满叫汾水。

小薇:画山水的时候用吗?

钟文:不是

张健:咱们说这个(瓶子)寿字中间的应该是汾水吧?

钟文:你说这个字吗?这个还是写的。你比如说,这个字写完之后,还有白的,留空的地方。拿很淡的钴料,用笔拿水慢慢流过去,那个工艺。

张健:是白颜色的部分

钟文:把它填满叫汾水。你可以用双钩出来的图案,比如说这个寿字,里面不是空的嘛,拿那个笔慢慢涂过去

张健:汾水经过高温烧呈现的是什么颜色呢?

钟文:淡蓝色,汾水的时候就是有变化嘛,有时候我想让这个地方整体淡蓝,或者这个字有深有浅,都是汾水工艺。

小龙:比如说画山水的,远处的云,就是汾水?

张健:形成朦朦胧胧的的感觉

钟文:那个和汾水还不一样,我们画国画是属于晕色嘛,把他晕开嘛。汾水他是抖笔,蘸满青花料,淡的,慢笔把空白部分填平。

张健:实际上它是饱含了青花料,相当于用毛笔做成一种积水的工具,然后把水摊在上面

钟文:摊在坯上,然后根据喜欢,比如从浅到深,可以变化。

小薇:就是说本身坯上面是有水的?然后拿毛笔蘸了青花料

张健:坯上是干的。实际上有点像沥粉贴金工艺,只是用毛笔把那个颜料流在坯上。

小薇:那它和画有什么区别呢?

钟文:画是快速用笔的

张健:我记得有一个纪录片里头(就有这个介绍)

钟文:这个等一下。我们把拖把蘸了水,直接写,就是写,上面有痕迹,有线。拖把用汾水工艺,蘸满水,把水直接流在地上,上面是平的,就没有痕迹。

张健:就跟拖把把水挤在上面差不多

小薇:我明白了,就是为了纹理更加自然,没有笔触。

青花汾水工艺

高伟:直接解决了人生的一个疑团

张健:小心会产生更多的疑团,哈哈哈

小薇:会的

26

张健:这个相当精致。相当于这个先烧高温青花,然后再低温烧描金和红,多棒多精致。

小薇:我也很喜欢这个卤壶,唉,特别想有一个。

张健:哈哈,师傅

小薇:师傅,师傅,我特别想有一个这个,来一个吧

第26个器物:青花花卉纹卤壶【清 道光】

钟文:拍个照片

小薇:对对对,赶紧,我来

张健:看来,师傅有心了

钟文:壶嘴烧不好,会往下塌啊。它比较长

张健:这个实际上说,高岭土的优势也在这

观众:那高岭土是容易变形还是不容易变形?

钟文:高岭土它不容易变形,耐高温,可塑性强

张健: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观众:但是现在我觉得景德镇的泥料很容易变形,所以做餐具什么的,都是做很厚的?

钟文:高温变形不是和配方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温度烧太高了。景德镇瓷器它烧的温度,比一般的产地都要高100多度。像铁一样,在1000多度,性能还不错的。过了1200度,都快气化了。达到极限了。

观众:像现在有些做的非常薄的杯子,是利坯利的,还是本身可以做的很薄

钟文:那个做的好的,都是精修过的

观众:但是我不知道欧洲也是同样的工艺?还是说他们确实做的很棒?

钟文:他们骨瓷的比较多,薄的

观众:你想法国,德国他们做的白瓷的杯子很薄,非常薄的那种。他们是机器成型的那种,就这么薄吗?还是说也是手工?

钟文:机器也可以做的那么薄,手工也可以,那看你做什么产品。看你的追求,如果是手感好,肯定是手工做的薄的漂亮,拿在手里很舒服

张健:也得入定,嘿嘿。如果心不静的话,那个薄胎,太难了。

小龙:我们做的那个斗笠的薄胎就是超级薄的

张健:师傅,这个是汾水吗?

钟文:这还是画的,你看这图案有笔触

张健:是不是有些花瓣里面可能会用到一些汾水(工艺)

钟文:没有,还是没有,

张健:那您给找找哪个是汾水(工艺的瓷器)啊

钟文:没有,这里没有。汾水的颜色过渡是很自然的,像冰块一样激过来,不会有笔触,突然一下硬邦邦的感觉。

张健:我再找找

27

小薇:你慢慢找,我们接着看釉里红啦。像这种是不是就烧飞了?铜红釉的铜已经从气氛里出去了

张健:对,留下的铁很多了。已经是红黑了

小薇:青花釉里红,铜和钴并不是在同一个温度呈色的呀,怎么能烧成两个颜色都这么好啊?

钟文:它不是被灰釉盖住了嘛,温度可以调的,钴可以使用加入的熔剂让它温度低一些,铜的温度不就适合了吗?

观众:他们是有意加助熔剂的

钟文:那时候他们加助熔剂就是加点石灰,没有像我们现在加金属助熔什么的。

观众:他们直到这是助熔剂,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张健:经验

小薇:其实青花(料)里面是加了东西的

张健:让它们两的温度靠在一起

小薇:所以我一直认为青花釉里红是很神奇的事情

张健:这回解释了

高伟:低温的烧成了高温的那个效果

张健:对,两人(温度)靠不上的话,是不可能同时呈现出那么艳的颜色的。

钟文:他这个釉和那个釉不一样,那个草木灰多一点泛绿,这个不泛绿的釉比较硬,那个泛绿就是熔剂多,石灰多,发色就比较艳一点。比较硬,铜在里面泛不出来,就是跟水一样得,不够,太硬了,色泛不出来。

张健:我们现代人并不知道我们自己祖宗有多聪明。

钟文:你们仔细看,只要这种釉里红颜色比较艳的,釉都比较泛绿,就是草木灰多;那个硬邦邦的,就是釉比较硬的,草木灰加得少,就是白嘛,色就泛不出来,色就比较干涩。

第27个器物:釉里红玉壶春瓶【明 洪武】

第28个器物: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明 洪武】

张健:什么原因?

小薇:师傅不说,我从来没有发现这釉发绿。

钟文:它这有点发绿,颜色就艳。它釉比较软,草木灰加得多。

张健:由于草木灰加多了,就发绿了。

钟文:发绿它的颜色更艳,就可以出来,铜就可以跑出来。

张健:这跟胎没关系?主要和釉有关?

钟文:这跟胎没关系。它釉硬的话,色就发不出来了

张健:这还真没发现

钟文:那个就没出来,有点黑,铁都(把色)盖住了。出不来了,就是色晕不开,被压在里面啦。

小薇:所以它的釉里面草木灰加得少。您说的釉比较硬,是因为它的助熔剂少。

张健:神奇。其实它可能原始的釉料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因为加草木灰多少的问题,(做出来的)东西就有天壤之别了。

钟文:但是那个有个缺点,如果加得太多,它就容易泛黑了,它会吸烟。

张健:就是要加到刚刚好,我的天哪

钟文;加多了容易和木头产生烟发生反应

小薇;人家调釉是专门的一个学科

钟文:现在有硅酸盐(专业)啦,专门调制这个釉和泥

观众:就是工业化那种

钟文:现在可以检测,分析

张健:那会要凭经验,真是好难啊。感觉虽然经验第一,依然还是有撞大运的成分

小薇:所以人家要一代一代往下传,要不断得做试验,比如说爷爷他烧了50窑,出了一个什么,把这配方传给儿子。

张健:然后再改进再改进,经过几代

钟文;不是有些人说,祖上做什么的,到子孙这还是做什么的嘛

张健:知识的积累。

小龙:龙泉青瓷就是一直传下来的吗?

钟文;那时候南宋灭了以后,皇权都没了,窑口没办法传承了,动乱没市场了,基本上就不行了。到明朝(很多配方)就没了。做瓷器,就需要国家稳定富裕

观众:谁带着瓶瓶罐罐逃难啊

张健:就跟金渔村出的窖藏,一批南宋瓷器本来在那卖嘛,战乱了,商人给埋了。埋了以后商人不知道怎么了,可能就死哪了,反正没回来。最后留下了金渔村窖藏,在园林博物馆展出很长时间,太漂亮了,看傻了,看傻了。其实就是做生意没卖出去。

钟文:国家动荡,这个东西就是负担了。

观众:您是做什么的,师傅?

钟文:我是玩泥巴的,哈哈

观众:您在什么地方?

钟文:江西景德镇

观众:你们的店在哪里?

钟文:就在这附近,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63号

28

张健:让师傅看下这个海晏河清,出自圆明园

小薇:这个得烧很多次吧,师傅

第30个器物:霁蓝地粉彩描金缠枝牡丹纹双燕耳尊【清 乾隆】

钟文:低温烧两次,高温一次

张健:您指的是这个粉和这个绿?

钟文;它先烧完粉,上面再描那个线。

小薇:就是它第一次高温霁蓝,粉彩是低温的时候再做

钟文:描完金再烧那个颜色,最后颜色上面再描线

小薇:最后一遍是线

观众:它这个颜色,烧的时候是没有上蓝色的?

钟文:它是白的

观众:把这个地方留出来,是为了涂蜡什么的

钟文;以前可能是用来贴纸,最后手工刮出来。最后上白的嘛。就是先上完蓝的,底下可以刮掉,最后放鸟上去,整体喷一层灰釉,灰釉烧出来就是像那个鸟身上一样

观众:就是蓝色上完以后再上一层釉

钟文:那时低温,高温是这样处理的:先喷一层蓝釉,白釉喷完再把鸟放上去,再喷鸟身上的釉,高温釉,他是灰釉嘛。那底下(粉色的花瓣那里)不是刮掉了嘛,最后烧出来都是白白的。最后再低温烧彩绘

小薇:而且关键是最后它还要上这个线,这个线还得再来一次

钟文:这个线要烧两次。金和那个色得一次把他们烧完,然后再描,然后再低温烧一次。

张健:我的天哪,怪不得只有皇家才能干这个事

观众:烧一层高温蓝色釉,然后再烧一层透明釉?

钟文:透明釉,蓝色它会透出来。

29

小薇:斗彩

小龙:这个发色怎么样?

钟文:这个发色挺好的。我以前做这个

第31个器物:斗彩团花纹缸【清 乾隆】

小龙:你以前做这个?

钟文:我以前做这个没这么复杂,做仿古的太累了,做得人都做疯掉了。

张健:啊。。。,哈哈哈

观众:景德镇有几家做仿古还不错的

钟文:仿古是这样的,工艺做得这么复杂,还是自己没脑嘛。像唱歌一样的,心里没有歌,你只是在模仿别人的歌。唱的再好,能代表啥呢?最后还是要心里有歌,才能感动人!

张健:师傅还是有追求的!

30

观众:这个像开光一样的,是同时上的颜色,还是分两次烧的

第32个器物:粉彩雨中烹茶园景题诗茶壶【清 乾隆】

钟文:这个一次就可以完成

张健:就是说只要他的彩釉温度区间不要太大,基本可以一次烧制?

钟文:有些,比如说粉彩,底色是粉状的,上面画东西会掉,必须得素烧一次,类似烤花,700来度。素烧的温度也是那个温度,烤花烤硬了,(粉和坯)粘接了,才好描(图案)。粉状的东西如果直接画(不烤),比如铺完红色的(粉),笔一画线条,粉就掉了。

张健:必须得先固色,把粉料先固定在(坯)上面

观众:这个粉指的是什么?色剂?

钟文:粉彩料嘛,那个都属于色剂类的。

31

高伟:这个也是画的嘛,师傅

小龙:搅胎嘛?

第33个器物: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清 雍正】

钟文:我觉得像画的

小薇:这应该不是搅胎泥

小龙:这个如果是真正的搅胎还是比较难搅的

小薇:其实现在不太用化妆土了吧?师傅。因为胎本身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

观众:这几年流行做化妆土,因为正常大规模生产都是白色的,化妆土都是为了仿色土

钟文:都是为了做装饰,我们那个罐子给他们看一下,那个就是用了化妆土的。

小龙:这个罐子到底怎么做的?

张健:对,您给介绍一下

钟文:这个就是用化妆土的,整体就是这个绿色,刷满了,然后划出这个图,把多余的剔刻掉。(师傅说的轻描淡写,其实是粉三次上釉,一层化妆土,然后在用高超的雕刻功力做出来的)

张健:纯手工剔的

观众:这那一块是化妆土?

钟文:绿色部分全部都是

小薇:这个是最近刚做的?

小龙:前天刚做好

小薇:带来了是吗?

张健:一会去看下

观众:在哪?

小薇:在他店里

钟文:最后再上一层透明釉,这个比较费功夫。

张健:这一点一点剔出来,白的是剔出来的,把绿的剔掉嘛

高伟:啊。。。那怎么能剔这么均匀啊

张健:一会问师傅啊,嘿嘿,这是手艺嘛

高伟:师傅,您怎么能剔得这么平啊!

钟文:哈哈

小薇:因为他是 师 傅 !

高伟:如果我们做不知道成啥样?

张健:最后成漏雕了,哈哈。

32

张健:粉彩天球瓶,在广州市博物院也有

小薇:天球瓶到处都有你

张健:不,那个天球瓶做得简直雷人,它整个底下都塌了。就蹲下去了,它底下不是一个球,它底下是一个扁桃似的。

小薇:天球瓶本来就是西亚传来的,说的是一个球从天而降,只不过降得有点力度太大啦。这个是前一秒,你看到的是后一秒。哈哈

高伟:说不定第三秒还起来呢,还弹。哈哈

张健:当时,哇,那天球瓶哪收到呀。

钟文:这个有个产业专门仿制这个器型

第34个器物:粉彩桃纹天球瓶【清 乾隆】

小薇:对,这天球瓶还真是,感觉到处见到,8个桃的,9个桃的都有

高伟:8个桃,9个桃。

小薇:因为雍正和乾隆不一样嘛,一个8个桃,一个9个桃。

高伟:这是几个呀?

小薇:这是9个桃的,每次擦瓶子,都被我发现。

33

张健:这也是开光的,绿地粉彩。

钟文:这个烧得好,工艺做的很精湛

第35个器物:绿地粉彩开光花卉诗句纹瓶【清 乾隆】

张健:昨天我看到一个故宫正在修缮的,蛮大的青瓷鼎。那不容易,那足啊。。。带明显的鼎耳和三足。真棒!

观众:这珐琅到底是什么概念?我一直对这个很模糊

张健:珐琅是一种材料?珐琅料?

钟文:珐琅有些是一种工艺,仿郎世宁(的画)的手法。这手法有几个版本的,我们主要看工艺,看它绘画的技巧。

观众:是不是先把他的框架结构先画出来,然后再填色

钟文:那是绘画的那种风格。珐琅是用那种料,然后加上绘画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做出来的。

张健:珐琅他们之间的颜色是比较明确的,粉彩色彩间是有晕散,会有过渡的。

小薇:那边有一个粉彩

张健:蒜头瓶。应该这个素坯是在景德镇烧的

小薇:景德镇烧素瓷,拿过来之后,宫里的珐琅造,他们上珐琅彩,再用故宫小的那个窑烧

张健:就是西华门那个

观众:这个没有釉是吧?

34

第36个器物: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清 乾隆】

钟文:有釉的,这是烧完之后,绘画后,再上的珐琅

小龙:成瓷之后再画的。

张健:原名叫瓷胎画珐琅。哇,真好看。

钟文:我们中国画比较写意,珐琅比较追求逼真嘛,西洋画传形。一个传神一个传形。

小薇:这是特别明显的西洋风格

观众:那那个好呢?

钟文:那看你接受哪个文化,这没什么好不好的。

张健:乾隆爷喜欢这个

小薇:没了。要不然我们,看师傅。师傅想看大美亚细亚,还是想看青花

张健:还是想休息休息。

钟文:我们先去坐一下。

张健:走!


钟文个人介绍:

江西鄱阳人,自幼习画。16岁后长居景德镇学习陶瓷。师承著名陶瓷艺术家张松茂、王锡良大师。对珠山八友以来的陶瓷技术多有继承发展,在瓷画绘画、雕刻方面有深厚功底。06年赴龙泉,系统研究青瓷制作与青瓷配方。09年青瓷现场操作大赛获得二等奖。11年回景德镇,对龙泉和景德镇两地不同风格的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他参与制作的青瓷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艺术盏、陶瓷盏。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奖项数十个。

钟文的刀 | 一位真正做瓷器的师傅,是这个样子的


精品文章欣赏

青瓷之色 | 介绍青瓷颜色由来,探寻青瓷历史深处

一篇文章讲讲清楚中国陶瓷史 | 去博物馆再也不会懵了

为什么别人泡的茶那么好喝?3分钟教你学会如何泡一杯好茶!

如何称呼你的品茗杯 | 小杯子也有历史

青瓷意境 | 高山流水遇青瓷


------ THE END 正文结尾 ------

往期文章:

皇室授权的瓷器品牌有哪些?

永远让人惊艳、惊讶的英国皇家瓷器AYNSLEY (安兹丽)

欧洲第一瓷---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的前世今生

Meissen's Gold X form系列 茶杯,茶托 & 甜点盘

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

梅森(Meissen)瓷厂简史

梳理一下欧洲主要瓷器品牌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