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货分享正文

洋酒专题(第二篇)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大不同?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打开盖子,或淡或浓的酒香扑鼻而来,恰似我们或苦或甜的人生底味; 细抿一口,或香醇或猛烈的口感碰撞着全身感官,恰似我们或平凡或激荡的人生经历; 轻咽下喉,酒香醇馥幽郁,酒味尾净余长,恰似我们愈沉淀愈丰盈的人生余韵。

01

概述

驭凡教育的洋酒品鉴老师认为酒在我国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就全世界而言也是一种广泛的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贸易和跨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我国酒文化也到了国际化传播和走入国际市场的阶段。

以往我们常说,我们喝的不是酒,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当新冠疫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发现,喝酒更是一种无法戒掉的社交方式。中国盛产白酒,而法国闻名于葡萄酒,英国钟爱威士忌,俄罗斯以伏特加著名,德国人跟啤酒紧密相连。这里明显可以看出,由于地理环境造就的文化底蕴不同,中国和西方各国所偏好的酒种差异较大,那么从而相应的酒文化差异有哪些呢?

02

酿酒起源的对比

01

在中国,关于酒起源的说法有多种,但比较公认的还是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将酒的产生赋予在人类本身的创造性之上。先秦时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黍、稷、麦、菽,而较少种植诸如葡萄、苹果这样的水果,在中国古代,能够吃到水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大部分的良田都种植了粮食。

什么食材多,就用什么酿酒,中国的良田是用来种植五谷的,田野之上没有大面积的葡萄园,那么自然而然,中国人就会用多余的稻、黍、稷来酿酒,而不会选择用葡萄来酿酒,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葡萄酒,却没有传承葡萄酒酿酒技术的最主要的原因。

02

在西方,酒文化和希腊、罗马神话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英语中有关酒文化的一些词语也打上了希腊、罗马神话的烙印,那是汉语无法对应的。例如,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在罗马神话中称巴克斯(Bacchus)。酒被认为是酒神赐予人们的礼物,也是人们丰收的象征。

小结

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倾向于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来解释酒的起源。神话是在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和恐惧心理下产生的。在对自身和外在世界了解有限的情况下,人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自然万物赋予神的解释。希腊神话的解释体系十分完备,神与神的关系系统而完整。

纸质资料里最早确立和完备希腊诸神体系的是荷马(Homer ))和赫希俄德(Hesiod )。在荷马的作品《荷马史诗》中,神与神的关系得到较为完整的阐述赫希俄德的作品《神谱》则从最初的“混沌”开始,系统地展示了一个庞杂的神的家族系统。也就是在那个时间,公元前九世纪左右,酒神的故事比较固定下来了。公元前7世纪开始,古希腊甚至有了专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节日—“大酒神节”(Great Dionysia )酒神节中,人们载歌载舞,纵情狂欢,为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即兴而歌。由此可见酒神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文化里虽然神灵众多但酒却是人造出来的,不存在“酒神造酒”一说。中国并没有完备的神灵体系,更没有专司酒职的酒神。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其他的比如《淮南子》《列子》《述异记》以及汉代的《风俗通义》。

另外,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在中国,酒神更多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神话故事。首先,它是指通过酒向神致敬的意思,体现的是酒和神相互交融的一种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生命哲学。长期以来酒在宗族神灵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崇拜的对象,人们认定酒可以安慰亡灵,沟通天地神灵。其次,它是天人相通的一种自由精神。如老庄哲学所言,人们习惯于借酒来消除社会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达到与天地融合的无我境界。

03

酿酒原料的对比

01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造酒原料主要是豆类、稻类、黑黍和稷等,决定着中国酒的种类。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国的白酒,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品质上好的白酒馥郁芳香,醇厚甘鲜,回味无穷。细品慢酌,便可以尝到各种滋味。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会更为浓烈。所以白酒是陈的香。其营养物质含量高,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中华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早成为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与西亚、中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基础。

02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因此西方的酒种主要是指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香槟、白兰地等酒。

与中国不同,以欧洲大陆为主体的西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这种气候降雨丰沛,非常适合葡萄的大面积种植。于是,以葡萄为原料的美酒孕育而生。

小结

原料的不同,一定程度也造成饮酒偏好的不同,时间一久,人们对于酒的选择形成了爱好记忆。自然地理环境加上社会文化的传承,共同促成了中西方人们对酒的不同选择。

04

酒具的对比

01

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

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不会直接从酒瓶里往外倒酒,通常把一瓶白酒先分装在一个玻璃的或者陶瓷的小酒壶里(分酒器),再盛在小的玻璃或陶瓷小口杯里(酒量不足一两),这样的分酒方式体现了一种雅。在现代,中国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瓷器或者是西洋酒器。

02

西方的酒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所使用。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具。在欧洲,尤其是以美酒和浪漫著称的法国,饮用什么样品类的美酒,配用什么样相应的酒杯。

一般一套完整的酒具应包括一直酒樽,一套水杯,一套香槟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酒杯。至今最受欧洲人欢迎的酒杯还是纯净剔透的水晶杯。每一只不同杯口及杯身形状,不同杯壁厚度,不同花饰及不同设计家族的水晶杯,似乎都代表一份美丽的心情。

小结

东西方国家对于酒器都非常重视,酒器种类的繁多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由于等级制度的需要,常常通过不同的酒器来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有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对外交往中,正确使用好酒器是非常重要的。

05

礼仪形式的对比

01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酒的诱惑》中说的好:“因国情不同,喝酒的文化也各异。中国人皇家德比喝酒崇拜的是浅斟低唱,故叫饮酒而不叫喝酒。饮者,慢慢从牙齿舌尖滑进咽喉,而喝者大口大口往肚子里猛灌之谓。”这段话可谓中西方饮酒方式差别的概括了。

中国人讲究“浅酌”。所谓“浅酌”既酒杯在手,边饮边啜,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旨在追求一种“酒趣”,追求进入一微醺的境界。所谓的微醺者,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与幻觉共生,恍惚与明察,具在一种颇为奇妙的飘飘然的境界。

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而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02

西餐礼仪是西方商务礼仪和社交实践的重要一环,而饮酒礼仪乃西餐礼仪的重中之重。必须按照一个完整的西餐流程进行。

例如: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这一点,驭凡教育的洋酒品鉴老师具有独特见解。

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再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品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主要欧美国家的餐饮习俗和礼仪:

英国:轻食重饮

在英国,赴宴时不宜早到,晚到10分钟最佳,一瓶葡萄酒、一束鲜花或巧克力都是赠与主人较好的礼物。未受邀请就去英国人家拜访是非常失礼的举动。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邀请,不能临时通知。

法国:餐饮重于生命

在正式宴会上,法国人认为“交谈重于一切”。用餐时,他们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能容忍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德国:浪漫的烛光晚餐

德国人十分讲究饮食,他们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士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在离开座位又返回饭桌时,邻座上的男子要起身以示礼貌。与德国人进餐时最好谈些原野风光,因为他们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在饮料方面,德国人钟爱啤酒,且个个都是海量。若啤酒与葡萄酒同时饮meissen用,德国人认为先饮啤酒,后喝葡萄酒有益健康。此外,他们也很喜欢咖啡、红茶。

新西兰:一日六茶

新西兰人养成了”日六茶”的习惯,分别被称作早茶、早餐茶、午餐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晩荼。同新西兰人约会,最好事先联系,客人应提前几分钟抵达以示礼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中做客,巧克力或威士忌酒是合适的礼物。新西兰人忌讳吃饭时频频与人交谈,平时交谈的话题大都只涉及气候和体育运动。

小结

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英国人则是传统的西方思维,饮用酒时则反映出对酒的尊重。英国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06

酒文化习俗的对比

01

中国人通常在节日里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庆祝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婚嫁酒俗、丧葬酒俗、生育酒俗、寿辰酒俗等等饮酒习俗。还有好多少数民族的饮酒习惯,如女真族酒宴,幺佬族重阳酒,毛南族,傈僳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02

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酒俗。

在澳大地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准喝酒。如果在冬天,则要向后延迟一小时,至于新年及节日,饮酒的时间要到11时才能开始。在加拿大,则因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如魁北克进餐时饮酒是被允许的,但在多伦多,则除却在鸡尾酒会之外,其它场合一律禁止进餐时饮酒。在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密西西比州,只准人们喝无甜味的酒。在瑞典,男子每月只准喝3公斤。保加利亚、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于选举时间,会有个短暂的酒禁,其所以有如此措施,乃为防止选民因酒醉而滋事。在法国,饮酒通常不受限制,所以在周末到深夜,你可以见到许多醉鬼,歪七倒八地躺在路边。饮酒的时间,每天长达19小时。阿拉伯国家在3000年前,就已获得酿酒之道,但是他们现在如要喝酒,除了到地下酒吧之外,别无它法可以过过酒瘾。在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时,始准一尝“杯中物”。在德国,有许多地方,只许居民喝啤酒,其它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结语

酒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与人生与社会交相辉映生生不息了。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一是历史悠久;二是辐射面极广,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学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能看见酒的身影。所以对于中西方酒文化交流而言,也容易让西方人在解读酒文化时产生困扰和误解。

如今,互联网缩小了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国际间交流的时间,开创了新的传播渠道。这种情况,是求同存异,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一个良机。

首先,应相互了解并学习西方的酒文化。驭凡教育洋酒品鉴老师认为:学习并不是完全地效仿对方的酒文化或者摒弃自身的酒文化,而是要避免以民族主义的心态去看待对方,从而造成文化冲突和摩擦。要尽量以一种“协同”的态度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区分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也要多介绍中国酒文化的优点,为走向国际市场作铺垫。

其次,推广中国酒文化并不仅仅是传播出去,更重要的是在传播过程中让对方接受并认可,所以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价值观的渗透。中国酒文化是扎根于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诞生在中国的土壤上,通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渊源积累而成,酒文化的生命力来源自中国文化,酒文化国际传播也要与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价值观相结合。

最后,产品的国际化。文化传播的差异与磨合,最后还是要落脚于产品。用中国酒文化带动酒品的传播是一种方式,产品自身的国际化也会对文化传播推波助澜。可以尝试在产品标识、广告语、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进行国际化的改变,更加适应国际市场。

总之,我们应着眼于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明确酒文化传播对象、传播手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的价值观,避免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摩擦与问题,不遗余力的弘扬我们传统酒文化,尽力发扬中国酒文化,形成彼此包容、相互欣赏的氛围,最终让我们的产品逐步的走向世界。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更多的洋酒的知识,“洋酒品鉴师”课程是您的最佳选择。

海量而专业的洋酒知识,,(驭凡学堂) 公号都能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 THE END 正文结尾 ------

往期文章:

发点11-12月份图片

皇室授权的瓷器品牌有哪些?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欧洲第一瓷---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的前世今生

Meissen's Gold X form系列 茶杯,茶托 & 甜点盘

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

梅森(Meissen)瓷厂简史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